close
立報社論:全球經濟滯衰與中國將有巨變 |
更新時間:2008-11-04 21:33:29
|
記者∕作者:社論 | |
3個月前北京奧運開幕式之前,國際媒體與大陸內部,都有不少聲音預測:京奧結束之後,最近幾年火紅的大陸經濟將趨緩,房地產甚至將回冷。8月24日之後至今的變化,大致果如所料,但中國不但沒有「下去」,反而更「上來」了。 因為自去年7、8月發生美國次房貸金融危機以來,所不斷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,也就在最近這兩個多月進入攤牌階段:美國金融信用過度擴張、形成偽詐式資本泡沫的大破滅,引發以歐洲為主的全球金融災難,重擊世界經濟使之下墜,「比爛」的情況下,反而中國「浮」上去了,並且以全球第一超龐大的美元外匯存底,與固守金融資本管制的政策,成為歐盟寄望的、未來國際金融秩序重建的重要支柱。 這幾天北京國台辦領導群,率領中國10大銀行行長與60大企業首腦訪台,台灣朝野統獨激抗。在本報昨日社論之外,極少有聲音注意到,台灣一直聲斯力竭地要走出去的國際環境,正處於中國的巨變之中。 國際經濟全球「比爛」,而使中國浮上去的客觀情勢之外,中國本身正在不動聲色地進行三方面巨大轉變。第一是中共革命自井岡山至今80多年以來,首度將實行農村土地私有化。這是胡錦濤主政近10年來,其「三農」政策的綜合結果,將穩定並繁榮農村經濟,回吸過去20年蜂湧進入城市、造成種種社會問題的盲流;並且以即將取消城市農村戶口分隔制,作為相關的社會制度配套基礎。 中國「二次土改」農地私有化,對照於最近兩年令外商憂心的城市中勞工權益保障新規定,合起來看,可以說北京即將修改過去20年的廉價勞工、加工出口、出口導向的經貿政策,並且精準地配合了:美國為矯治其金融泡沫危機,將修改過去20年的大量進口廉價產品政策。 第二就是已規劃了好幾年,現在趁國際經濟普遍低迷的絕佳機會,實行全面擴大內需、並大幅投資華中與大西部的各項基礎建設。此方向不但與第一項政策互相配合,並且在全球經貿與金融方面,具有重大深遠意義。即如紐約華爾街投資預言界所說:中國將不再大量生產美國所需的廉價出口產品,而改為大量生產國內消費所需,並將形成龐大國內市場;而未來中國的龐大國內市場與國際接軌後,將迎頭趕上美國的全球進口模式,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的強勢貨幣,配合已有的龐大美元外匯存底,與美元、歐元形成鼎足之勢。而華爾街預言所保留不願再深言的是:人民幣將結盟日圓形成「亞元」,在目前已具優勢的「東協10加3」之外,再加深對於中亞、歐洲、拉丁美洲的經貿關係。 兩大政策方向的巨變之外,第三個巨變非由政策,而是轉型社會自然出現的「準中產階級」。最近幾年形成趨勢、未來將定型的大型都會中心率領都市集團的發展,配合上述的農村安定繁榮、整體民生改善,而同時引進某些西方社會觀念,將共同醞釀出中國式的城市中產階級觀念。 其中有兩項涉及社會制度:一是毒奶粉巨大衝擊後,將使食品安檢觀念與制度提前登場;二是社會公義與法治觀念的成熟,也就是亞當‧史密斯《國富論》中所說的:「保護社會,不受其他獨立社會的迫害與侵犯」。中國這些「前民主」社會條件的逐步成熟,對於兩岸關係的考驗,將遠超過這次國台辦訪台的衝擊。 |
|
全站熱搜